家庭内乱换第二部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勇做职业教育的“领头雁” ——访电气自动化82级校友王应海
发布时间:2024-04-12 发布者:学生记者:刘欣彤 浏览次数:


1986年,从家庭内乱换第二部的大门走出,他带着一丝青涩与迷茫,怀着对知识的渴求,走进了科研院所。三年研究生深造后,他毅然决然地再次回到最初的科研院所。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中,他不忘初心,以教学与研究为己任,勇立潮头,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的发展奉献着才智。在探索人生理想的道路上,他求实进取,敢于直面困难,始终保持谦和的做人品质,赢得了领导、同事与学生们的尊重。他就是苏州首位全国教学名师、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兼副院长王应海。

十年磨一剑 今朝露锋芒

十年,对于一个孜孜不倦的科研人来说是短暂的,伏案潜心研究,时光如白驹过隙,但他在工作中没有丝毫懈怠。1989年,这应该是他人生中难忘的一年,带着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光环,王应海又回到了职业生涯的起点——机电部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从事电加工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工作。他这一干就是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有辛酸也有快乐,从一名普通的研究生到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参与人,再到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主要负责人,这正是他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勤奋钻研的专业精神之写照。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当时正值国家开发技术性人才的关键时期,苏州工业园区对技术人才的吸纳可谓空前火热。在工科领域做了十年研究工作的他,技术越发成熟的同时也认识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于是,他勇敢地投身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凭借出色的能力他顺利地被选进了初创不久的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并在学院里担任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在他呕心沥血的付出下,学院的教学品质有了质的飞越,向苏州以及全国众多城市的电子技术行业输送了一代一代的优秀人才。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正如这歌词所写的那样,王应海获得苏州首位全国教学名师表彰,这是他努力的回报,是他进取的结果。正是他的这种精神,让他由一位科研带头人蜕变为一名优秀教师。

在学院工作的17年里,王应海深谙教学之道,他认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服务的乐土,因此科研与教学哪一个都不能偏废,他一边做技术研究,一边进行教学研究,把问题解决的关键放在企业一线,将一线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并找准企业与学院的契合点,将研究的成果传授给学生,再在教学中努力积累经验,不断地丰富自己。正是因为他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在教学期间,他先后获得了众多荣誉和累累硕果,发表科研与教学论文30余篇。曾荣获苏州工业园区标兵(2001年度)、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006—2007年度),江苏省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2004年,2008年)。他还担任国家精品课程《电子组装工艺》的主持人,被选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江苏省微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经过30余年的努力工作后,他再次回到母校家庭内乱换第二部的怀抱,攻读博士学位,在他的观念里,学习是不能停止的,作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他践行着“学无止境”的思想。他说,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他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大学期间知识的积累与增加,还有在大学里思想的感染和精神的启迪,尤其是自己的老师那种博学踏实的精神让他记忆犹新,受益匪浅。他认为,大学期间的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关键,对于知识的学习应该有强烈的渴求,要去尊重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如果大学没有更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就不可能让他的工作有如此坚实的基础。知识重要,个人的品质更为重要,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王应海始终保持谦和的做人态度,谦虚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谦和做人,凡事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地丰富人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王应海明白,一个科研与教学人,只有坚持实干为真的态度,勇于探索与钻研,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坚信,勇做职业教育“领头雁”的王应海彰显的实干精神,铸就的人生轨迹,是他执教人生的深远意义,这将成为莘莘学子前行的灯塔,奋斗的目标!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电气学院大楼 
邮编:212013    
联系电话: 0511-88791245
Copyright © 2003-2021 家庭内乱换第二部+完整版  版权所有